操控“共享单车”转向的是一只卖3元到48元的“车头碗”
倘若给一辆共享单车的组成零部件做个归纳总结,大约可简单地分为“方向操控”和“动力系统”两大阵营。而一只小小车头碗便是方向操控列队里的核心人物。
这只碗金贵吗?
或许你不信,就是这样一只举足轻重的“碗”,在占到全球车头碗四分之一市场份额的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的报价单上,只卖3元到48元一只。
这只车头碗长得像一个圆柱形,由大大小小的圆盘组装而成,里面装着许多小钢球,以实现方向的左右转动。
“恒隆”做这只车头碗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别看是个小小部件,却很关键!”总经理胡如科解释道,三四十万元汽车和不到十万元汽车主要区别就是方向盘、油门、刹车,对于自行车来说,车龙头方向的操控性也决定着车价,在“恒隆”卖得最贵的车头碗就是用在顶级的山地车上。
3元一只和48元一只区别在哪?
胡如科说,一开始“恒隆”做的是最简单的自行车车头碗,因为精密要求并不高,国标要求误差控制在0.15毫米,而实际上,他们企业已经能做到误差控制在0.08毫米,不过同样要用到车头碗的电动车的要求便高出许多,误差需要缩小到0.03毫米。
0.05毫米放在距离上,要用显微镜才可察觉,可就这么细微的差距,在零部件的工艺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革。
“误差0.1毫米在我们行业称为10丝,达到这个标准需要价值几万元的生产设备,而要进入3丝以内,也就是误差在0.03毫米,就要10多万元的生产设备,如果进入1丝都不到,所需的生产设备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高端机了。”胡如科说,这就意味着生产一个误差越小的车头碗的成本越高,3元和48元的地位自然见分晓。
设备投入只是第一道门槛,新设备的工艺研发才是真功夫。
“恒隆”把原本的A3钢换成中碳钢,中碳钢硬度更大,制成车头碗不易变形,可实现更高的精度,但也正因为硬度大,压制成型就更困难了。“为了把这个材质做好,我们投入1200万元改进工艺,把原本不到100吨的冲床提升至300多吨,这样一来,做一个产品原本要冲压三次,现在可一次成型,减少了误差。”胡如科说道。
这一切的改变,“恒隆”足足花了半年时间,他们才最终从8丝爬进了3丝。
越靠近精密,“恒隆”也越接近高端市场。
去年开始,“恒隆”给荷兰高端品牌Gazelle配套生产车头碗,这个品牌的车子卖到600至2000欧一辆。目前像这样的高端产品占到了“恒隆”总产量的5%。
而对于“恒隆”来说,更大的拓展在于研发一款锁和车头碗结合的新产品,这是目前国内独有,结构非常复杂,有二十多个零部件,而普通的车头碗只有8个零部件。去年,产品一问世,便销售出一万多台,还卖到48元一只的高价,算是车头碗行业中的LV了。
“恒隆”的业绩不俗。全球每年的车头碗产量是1.2亿台,而“恒隆”连续三年销售超3000万套,占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
(来源:浙江日报 慈溪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