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寒冬”下,企业如何走进“春天里”?
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为“世界工厂2.0版”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23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不少参展出口企业表示,在原材料、用工成本、人民币汇率三价齐涨的挤压下,正在寻求向价值产业链上游转移之路。 外贸企业艰难维持运转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2013年国际市场并不具备显著好转的条件,但并不会继续恶化,因而服装纺织、礼品装饰等轻工行业的出口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 一达通外贸运营平台数据显示,从去年末以来,中小企业外贸景气指数逐渐回升。“出口额在增加,但坦白地说,我们监测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盈余并未随着出口量回升而增加,部分企业的利润反倒呈下滑趋势。”一达通副总经理肖峰坦言。 “三价”齐涨企业受“煎熬”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抬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制造业所依赖的成本优势正逐渐蚕食。 分析人士认为,将近1/4的中小外贸企业正在受“煎熬”。这和企业创新能力弱、企业主学习能力差有很大关系。落后的产能以及生产方式,使得不少外贸企业很可能在这一轮结构调整中被淘汰。 应升级到“世界工厂2.0版” 制造业升级的话题在国内常谈常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并不需要走到产业链的最前端,只需要有限度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为“世界工厂2.0版”,足可应对当前新一轮制造业转移的趋势。 在安邦咨询研究员陈功看来,“世界工厂”的转移并不像搬一条生产线、建个厂房那样简单,牵涉到很多复杂的产业环节。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有部分低端制造环节移出中国,中国在那些需要一定技术,以及大量产业配套的环节中,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汇丰银行在其最新发布的贸易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出口正逐步向高附加值行业转移,预计工业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将是未来十多年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行业板块。与此同时,由于竞争力优势逐步丧失,纺织和木材制品在中国整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将逐步下降。
来源: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