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经典五问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好的,是自我了解自我之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然后遵循价值观的指引,把握机遇之后水到渠成的,这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进步,不断地汲取知识,当然,这体现在思想与行动上,做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一个成功的自我管理者,除了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价值观,还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要做好这些事情,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一、我的长处是什么?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发现,哪些事情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哪些方面自己则完全不擅长。
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么样的?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这种分别,这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三、我如何学习?
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有人靠写来学习,有人在实干中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录来学习。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被问到:“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问到:“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
我们必须明确对自己的认识: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更适合当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明确自我,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同时在学习中明确方向。不管怎么样,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不大可能成功。但是,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四、我归属何方?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自己将归属何方,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天资好的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将何去何从,一般都是直到25岁以后才有头绪。
不过,此时他们应该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做事方式怎样的?还有,我的价值观是什么?然后他们就能够决定自己的事业归属,并且也应该做出这一决定。
成功的事业不是计划出来的。当人们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并准备好拥抱机会时,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知道自己归属于何处,能够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能手。
五、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还不得不提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因素: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
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别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超过了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果取得这样的结果?
首先,这些结果应该是比较难实现但也应该是能力所及的。
其次,这些结果应该富有意义,要能够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结果应该明显可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能够衡量。
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接着就可以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